新闻中心

实干担当保生产 创新管理提效能

—煤海爆区的匠心尖兵梅树林

作者:武家塔煤矿 陈媛媛    点击:97次    字数:3187    发布日期:2025年11月05日   

       梅树林任职武家塔煤矿穿爆队队长兼书记期间,以“守初心、担使命”为引领,以“提效率、保安全、降成本”为核心,带领团队在管理机制、作业效能、安全管控、成本节约等方面持续突破提升,他用实干与创新为煤矿稳定生产筑牢“第一道防线”,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煤矿人的责任与担当。

      优化协同机制,提升生产运转效能

      20年来,他深耕一线,不断学习露天采矿技术,提升管理水平,他深知穿爆作业是露天煤矿生产的“头道工序”,是决定后续采剥、运输、采煤效率的第一环节,直接关乎矿井年度生产任务目标的实现。他始终将“高效协同”作为生产攻坚的核心抓手,通过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,推动穿爆作业各环节从“衔接顺畅”向“高效联动”升级。多年来他带领全队完成了2万多次的露天爆破,装填炸药20万吨,使用雷管 300万发,安全完成了4亿多方的爆破任务。


       他牵头建立“班前对接、班中联动、班后复盘”全流程协同机制:班前与调度、采剥等部门精准对接生产计划,明确当日作业重点与衔接要求;班中统筹协调钻孔设备、辅助车辆调度,同步跟进检修维护,确保设备以最佳状态投入作业,解决了以往设备调配滞后、作业衔接不畅的问题;班后组织全员梳理当日作业台账,形成“问题记录—整改落实—效果验证”的闭环管理,让各类隐患和不足得到及时处置。

       在风险防控上,他推动管理从“被动应对”向“主动预防”提升。每班作业前,带领团队对现场地质条件、设备状态、安全防护等开展全方位风险辨识,确保“零隐患”开工;特别在夏季高温时段,推行“错峰作业 + 暖心保障”模式,既及时发放防暑物资,又科学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,实现了高温季节“安全不打折、效率不下降”的双重目标,彻底扭转了以往高温天气作业效率波动的局面。
       坚守关键节点,提升应急保产能力
       节假日与特殊时段的保产工作,是检验队伍战斗力的 “试金石”。梅树林始终带领团队坚守一线,通过科学统筹规划,推动保产能力从“满足需求”向“高效保障”跨越。

       每逢五一、国庆、春节等节假日,他创新实施“错峰休班 + 精准排班”机制,合理调配人员与设备,确保作业力量不缺位。在重大节点前,提前制定备货计划,通过优化作业流程、强化人机协同,高效完成岩石与煤炭备货任务。2017年国庆期间备岩石爆量约260万方,每年的春节期间,为不影响上站,备煤20万吨,确保了节假日期间的正常生产。为节后生产衔接提供了充足保障,彻底解决了以往节假日后 “货源短缺、生产断档”的难题,显著提升了队伍应急保产的响应速度与执行能力。

       针对火工品审批时限受限的痛点,他牵头优化生产组织模式,从“被动适应”向“主动调控”转变。结合火工品审批周期与库容量,提前调整爆区作业计划,科学排布爆破时间,最大限度降低火工品供应对采剥、采煤作业的影响,确保矿井生产“不停档、不断线”,推动保产连续性与稳定性显著提升。
       严抓安全管控,提升风险防范水平
       安全是生产的底线,梅树林始终将安全管控贯穿作业全流程,推动安全管理从“粗放监管” 向 “精细化管控” 升级,筑牢穿爆作业安全防线。

       在火工品管理这一核心安全环节,他牵头完善全流程管控体系:从火工品领取、运输、发放,到现场使用、剩余清退,严格对标制度流程规范操作;创新推行“当班队领导跟班监督”机制,全程参与火工品领用发放,实时管控现场使用环节,彻底杜绝火工品流失风险,实现火工品管理“零差错、零隐患”,安全管控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。

       在设备安全管理上,他推动管理模式从“被动维修”向 “主动预防”转变。明确设备点检标准与流程,要求班组严格按“定时、定点、定量、定人”原则开展设备点检;建立设备运行台账,精准记录配件更换、故障隐患等信息,推行“计划检修 + 间隙维护”模式,利用作业间隙完成设备检修,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。为保障夜班作业安全高效,让夜间作业设备“零故障”运行,设备安全保障能力与作业效率同步提升。
       精细化管理,实现安全与效益双提升
       为保障边坡稳定性,确保爆后帮坡角达标并减少端帮压煤量,梅树林牵头组织对钻机实施技术改造,成功实现75°钻孔作业的安全与效率双保障,为后续作业奠定基础。

      在技术参数优化层面,他重点推进三项关键工作:一是针对预裂爆破环节,通过反复试验优化孔径、孔距、装药量及装药结构,结合岩层硬度精准调控线装药密度,仔细验算装药量,不断翻阅相关资料改进参数,最终实现爆后保留岩体平整、台阶坡面稳固,半孔率达到50%,完全契合工程设计标准;同时采用降低台阶高度,分层爆破减少单孔一次炸药起爆量,毫秒微差控制爆破技术,有效控制并降低爆破振动的有害效应,为后续岩石剥离、采煤作业筑牢安全基础。二是针对不同岩性特点,通过精准调整钻爆参数实现差异化作业,面对硬岩时,缩小孔网参数并采用连续装药结构,在保障爆破质量的同时显著提升作业效率;三是处理软岩时,适度加大孔距与排距,改用间隔装药方式,提高了延米爆量,降低了炸药单耗,真正实现安全与效益的协同优化。

       聚焦降本增效,提升成本管控能力
       梅树林深知“节支就是增收”,在成本管控上坚持“精打细算、精准施策”,带领技术团队从爆破工艺、炸药配比、煤炭回收到煤质管控的全流程入手,通过细节优化推动效益最大化落地。经过多年努力,炸药单耗由原来的0.45kg/m³~ 0.5kg/m³降到现在的0.38kg/m³,单方爆破成本降低0.3元,每年为单位节约成本约近千万余元。



       他还深耕爆破工艺优化,摒弃以往“一刀切”的装药模式,推动爆破设计从“经验主导”向“精准匹配”转变。布孔时根据标高对每一个孔进行精确设计,钻孔孔深误差±30cm,孔网参数误差±20cm,还为每个钻孔严格标号、建立专属钻孔“身份证”,让布孔人员、钻孔人员、爆破人员可随时对照布孔图查验钻孔的深度、角度等各项参数,从源头减少无效作业带来的成本浪费。

       在炸药配比管控上,他同样下足功夫,推行“全程跟踪、实时调整”机制,推动配比管理从“大致估算”向“精准控制”提升。具体要求装药人员逐孔检查硝铵与柴油的配比精度,爆破组每用完一车炸药便即时核算配比数据,柴油配比5.5%,一旦发现偏差就立即调整,既确保炸药能量充分发挥以提升爆破效果,又有效避免因配比不当导致的炸药浪费与成本增加。
       煤炭回收环节,他格外注重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。钻机在钻孔作业时,只要发现黑色煤粉就立即停止作业,随后根据钻孔情况对厚度超过 20cm 的煤层实施分层回收;为避免爆破损伤煤顶,在煤顶上方岩石爆破前,会对岩石孔进行 30-50cm高度的回填处理,既能保障煤顶结构完整,又不影响岩石爆破质量,最大程度减少煤炭资源损耗。
       煤质管控上,他进一步细化人机协同措施:煤顶有大量浮石时,优先用装载机进行批量处理;但面对煤顶高低不平导致设备无法清理的小面积夹矸,就完全靠人工逐处清理,确保煤顶无残留夹矸;针对煤中分布不均的石梁,爆破作业前会采用“小孔径 + 小药量”的模式进行松动处理,之后再用设备将石头与煤分离,配合人工清理查验,彻底清除煤顶的碎石、夹矸、积水和杂物,确保煤炭各项指标符合要求,真正将降本增效落到实处、见到实效。



       立足新征程,梅树林坚定表态,将始终以“实干为要、担当为荣”的信念锚定航向,以“精益求精、提质增效”的追求深耕穿爆主业,以初心践使命、以实干显担当,书写新时代煤矿人的责任答卷,将全力推动武家塔露天煤矿打造“安全高效、智能绿色、精益管控”的现代化煤矿穿爆作业标杆,更以穿爆环节的提质增效助力集团优化产业布局、强化核心竞争力,为集团构建现代化煤炭产业体系、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穿爆动能,书写个人与煤矿及集团同频共振、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。

Copyright© 2019 神东天隆集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5000242-1号